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e79fa5e98193e4b893e5b19e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运用知识的转化解决问题,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并且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习惯。通过对该课的教学我反思如下:
1.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习新知。
这节课,主要通过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提炼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让学生明确:在两数已知的情况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应该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并记住这一题型的结构和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提供知识基础与支柱。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同桌合作摆飞机图,突破这一知识点,学生学的轻松愉快。
2.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数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性,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用数学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能根据图片提供的大量信息,选择一些有用的数据,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同时,引导学生仔细审题,根据具体的题意,按要求提问、并解答。
3、注重低年级学生习惯的培养。低年级学生听课中,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并且爱说话,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注意坐姿,写字姿势。反复提醒学生专心听讲,不但要听老师的话语,最主要的还要听回答问题的同学的发言,因此,我时不时的让学生重复别人发言中的要点以及问题,比如,学生对除法的读法,往往爱丢“除以”的“以”,这样不但引起回答错误同学的重视,更主要的是引起全班同学的重视。
4、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低年级学生合作中,往往缺乏时效性,因此,合作前,我注意讲清合作学习的要求,并及时进行个别指导,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5、在课堂上对个别学困生指导不够,这些学生思维不活跃,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板书过多使用彩色粉笔,导致后面学生看不清楚。今后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
本节课是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通过解答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学生对倍的含义的认识,
又能为以后学习解答“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等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1.例题出示了“杨树有 5 棵”和“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 3 倍”这两个
条件,要求“柳树有多少棵”这一问题。我先让每位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先
在第1 行摆5 根小棒表示杨树的5 棵,再在第2 行摆小棒表示柳树的棵数是
杨树的3 倍,这一过程让学生独立操作。巡视中我发现,学生基本上都知道
要在第2 行一共摆15 根,但大部分学生都是把这15 根放在了一起。于是我
求下,孩子们开始调整小棒的位置,也就是把每一份中的小棒靠得紧一些,
份与份之间离得远一些,这样才能很清楚地看出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 倍。
这也是为后面将“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做好准备。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的关键就是将“几倍”转化为“几
个几”。学生摆好小棒后,教师可以结合小棒图讲述: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
3 倍,也就是说柳树有3 个5 棵。并让学生看图练习说一说这样的话。整个
过程是由直观操作到抽象思考,引导学生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
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之后的练习也要让学生分析每题的
数量关系,加深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理解,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