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专题 > 王者教学 > 正文

如何让仿写训练更扎实——《孔子游春》听后思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2024-06-29 08:28

如何让仿写训练更扎实 ——《孔子游春》听后思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春,借河水教育弟子,以“水”为话题,借以明理,润物无声;而后与弟子弄琴唱和起舞,谈论理想,洋溢着师生间比泗水春意更浓的情谊。情景相生、叙议结合是本文的写作特色之一。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述春天泗水河畔的美景,创设了一个春意融融的舞台背景,与“观水施教”“师生论志”的活动是非常和谐的,从中既能感受到文章语言的优美、内容场景的鲜明,也能使学生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尤其“观水施教”部分,以水为话题,叙物明理,内涵丰富、厚重,有利于激发学生了解其深层的人生哲理。从读写结合的角度看,本文有两个地方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分别是第二小节和第八小节的两个省略号处,两位执教的老师也关注到了这两个地方,让学生进行补白仿写。 片段一: 师:那你是怎样理解孔子说的水的四个特点的呢?请你再读课文第8小节,就其中的一两个特点说说你的感悟。学生自读,感悟,交流 “有德行”。指名交流,相机引出第二小节指导读好。 “有情义”。生谈体会,师述:水好像很通人情,总能与周围的事物和谐相处,有时是方的,有时是长的……是呀,水流进方方的池塘里就是方的,流进长长的溪流里就是长的,该长的时候,她就—— 长。该圆的时候—— 她就圆!它为人着想,真是宽厚待人,有情有义!谁能把这种情义读出来? “有志向”。生谈体会,师:由水的这种坚忍不拔的意志,你想到了关于水的什么成语?(滴水穿石),练读、齐读。 “善施教化“。生谈体会,师:万物入水,水都能帮其洗刷污垢,这一点又多么像孔子自己,不管是谁,无论他是高贵还是低贱,无论他是贫穷还是富有,只要他肯学习,孔子都愿意对其教化。这一句话包含了孔子的育人观点、高尚情操,谁来读?…… 那么,水在你心目中又具有怎样的品性呢?你也来当一回孔子,赞赞你心目中的水。 多媒体出示:水能容纳无数溪流,它好象__________;水总是滔滔不绝的向前奔流,它好象___________;水清澈透明,它好像____________;水清澈透明,它好像____________。 片段二: (第二小节)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自己读懂了些什么你觉得大自然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吗? 生交流 师:再细细的读一读这段话,你觉得大自然还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 师:不知道同学们留意到没有,在这段话的末尾有一个省略号,我想这个省略号的作用大家一定明白。那么,你能通过想象,把省略号省略的内容补充上吗? 生进行句式的模仿练说。 (第八小节)(1)“水有德行”的理解:结合“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来想,有了水的浇灌,动物才能生存,植物才能生长,而水却无所求,它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所以说“水有德行”。(2)“水有德行”,从水中悟出的它的“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品行啊!抽象的知识变得 具体形象(3)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4)水的“教化”,万物入水,水都能帮其洗刷污垢,污浊的变得洁净,灰暗的变得明亮,其实孔子自己也就像水一样善施教化,孔子有3000弟子,不管是谁,无论他是高贵还是低贱,无论他是贫穷还是富有,只要他肯学习,孔子都愿意对其教化。孔子和流水一样,善施教化,都有着高尚的情操。……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深入,水这位“真君子”仅仅只有这些优点吗?还有什么优点?能学着孔子的样子,说说其他的优点吗?练习:水______________,它好像__________。 片段一中,教师首先把着力点放在理解感悟上,可以说指导得十分细致,给与一定的坡度,根据前半句进行后半句的仿写。片段二,老师基本也是以类似的环节过渡到仿写,但是由于本堂课中她设计了两处仿写,第一处仿写花的时间比较多导致第二处没能在感悟体会句子的上下大功夫,最后的仿写显得有些仓促。应该来说,两个片段的仿写都有很大的训练意义,从学生的回答来看,效果也不错。但是再往深处想,其实学生的回答还是存在一定瑕疵的。 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儿童模仿前人,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句子仿写表面看比较容易,但是真正写得贴切又有韵味,是比较难的。首先内容不能与被仿写句雷同。如果雷同的话,就失去了创新思维训练的意义。其次运用修辞要恰当。被仿写的句子往往运用了某种修辞方式或写作特点,所以学生必须审清了句意后,才能正确仿写。还有就是用词不能重复。因为使用被仿写句中的词语就会使仿写失去了创新性,有的可能还会造成语意雷同。那怎样才让学生找到仿写的技巧,使仿写真正落实到位呢? 丁有宽老师说:“读和写是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首先要读懂“仿体”,读懂“仿体”的内容和形式。具体地说就是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写法的真谛,在读中体会写法的好处,在读中领悟写法的好处,在读中领悟写法的运用技巧,进而实现对某种写法的自我内化。再看两位老师的指导,在这方面下的功夫显然是不够的,学生没能很清楚地理解前半句和后半句存在的联系,不知道前半句写的是水的一种特质,后半句是有前半句引申出来的一种品质的体现。因此,有部分学生会有水奔腾不息,它好像有磅礴的气势这样的回答,可惜的是教师也没能当堂指出并帮助修改。另外,在学生的回答中,还有不少意思雷同的,我想主要原因还是在文本的理解上。两位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四个特点的时候,有着一定的差异,特别是说着说着就把这四点的内涵都混淆在一起了,以至说到后来不是持之以恒就是坚持不懈,不是无私奉献就是乐于付出。教师都不能做到心中有数,又怎能让孩子言之有理呢?同时,教师指导学生模仿,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语言学习的实际需要。也就是说,必须切合学生的经验系统和思维逻辑,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游戏攻略
热门资讯